服務熱線:

86-514-88772269/88770789

國內電力行業發展概況及市場分析
更新時間:2019-05-30 點擊次數:1990

國內(nei) 市場主要為(wei) 國網和南網集中招標采購,標準統一,市場化程度較高。智能電表招標首先由各省電力公司上報需求,再由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統一招標。每年國家電網平均會(hui) 開展 3-4 次智能電表招標,南方電網也有 1-2 次。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采取的均衡策略也製約了行業(ye) 集中度提高,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智能電表及終端設備集中招標中標的生產(chan) 廠商約 100 家左右,每年招標數量巨大,中標廠商相對分散。

近兩(liang) 年由於(yu) 智能電表建設告一段落,新的技術標準還在醞釀,國網和南網采購量呈整體(ti) 下降的趨勢,每年招標次數減少,中標廠商數量也相應減少。但隨著新的智能電表標準出台,以及新一輪的智能電表改造,國內(nei) 市場將繼續呈現較大市場需求。綜合 2015 年至 2017 年 5 月國家電網公司電能表及用電信息采集設備招標中標情況,威盛集團、河南許繼儀(yi) 表有限公司、海興(xing) 電力、浙江正泰儀(yi) 器儀(yi) 表有限責任公司等生產(chan) 廠商處於(yu) 單相智能電能表市場的位置,* 10 的供應商*達 27.36%。威盛集團、三星醫療、海興(xing) 電力、炬華科技等生產(chan) 廠商處於(yu) 三相智能電能表市場的位置,* 10 的供應商*達 43.36%。

2015-2017年5月國家電網單相智能電表集中中標*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2017年5月國家電網三相智能電表集中中標*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行業(ye) 技術水平和特點

1、行業(ye) 技術水平

智能電表采用高精度 AD 轉換器,對電壓和電流信號采樣之後進行 AD 轉換,利用嵌入式微處理器對數字信號進行處理;通過各種通信接口和人機界麵,實現信息交互和展現;利用控製單元和控製機構,實現遠程自動控製。產(chan) 品綜合利用了嵌入式計算機技術、傳(chuan) 感器技術、控製技術和通信技術以及多種軟件平台和數據庫技術。在產(chan) 品方麵,國內(nei) 企業(ye) 在核心技術方麵自主開發能力仍有所欠缺,在創新能力、製造技術、自動化生產(chan) 及產(chan) 品性能等方麵與(yu) 同行存在一定的差距。

2、行業(ye) 技術特點和發展趨勢

智能電網主要包括四個(ge) 部分:測量架構(AMI)、配電運行(ADO)、輸電運行(ATO)、資產(chan) 管理(AAM)。技術上智能電網是通過以上四個(ge) 部分之間的密切配合來實現的: AMI 同用戶建立通訊聯係並提供帶時標的係統信息; ADO 使用 AMI 的通訊收集配電信息並改善運行; ATO 使用 ADO 的信息改善運行和改善輸電阻塞,並使 AMI 用戶可以訪問市場, AAM 使用 AMI、ADO、 ATO 的信息改善運行效率和資產(chan)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cong) 智能電網的發展順序來看, AMI 是實現智能電網的步。我國智能電表目前的發展特征是依托智能電網和現代管理理念,利用測量架構(AMI)、控製、高速通信、快速儲(chu) 存等技術,向模塊化、網絡化、係統化方向發展。

(1)采用測量架構

測量架構(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是在有 IP地址的智能電表和電力公司之間的一種自動雙向流通架構。電表架構旨在為(wei) 電力公司提供實時的能耗數據,並且允許客戶在使用時,以價(jia) 格為(wei) 基礎,對能源使用做出合理的選擇。

測量架構被認為(wei) 是智能電網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兩(liang) 種主導性新興(xing) 技術是 RF 技術和電力線載波技術(plc)。 RF 技術采用低功耗、低成本的無線電係統來無線傳(chuan) 輸電表信息, PLC 則利用電力線本身來傳(chuan) 輸。AMI 下的智能電表,超過傳(chuan) 統電表單一電能計量等功能,它實際上成為(wei) 分布於(yu) 網絡上的係統傳(chuan) 感器和測量點。 AMI 係統的通信網絡可以進一步支持配電自動化、變電站自動化等應用。同時, AMI 也為(wei) 係統的運行和資產(chan) 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據和支持。通過雙向通信, AMI 將電力公司和用戶緊密相連,它既可以使用戶直接參與(yu) 到實時電力市場中來,又促進電力公司與(yu) 用戶的配合互動。輔以靈活的定價(jia) 策略,可以激勵用戶主動地根據電力市場情況參與(yu) 需求側(ce) 響應。智能電表的雙向計量功能也能夠使用戶擁有的分布式電源更容易的與(yu) 電網互聯。

AMI 是建立智能電網的步,必須通過 AMI 的實施來實現未來智能電網的通用通信係統和信息係統。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各國電力公司大多正在或計劃實施 AMI,把用戶和電力公司連接,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並邁向智能電網。

(2)模塊化

智能電表采用功能模塊化設計有以下優(you) 點:首先,隻需通過更換部分功能模塊就可以實現電表的升級換代,而無需更換整個(ge) 電表,擺脫傳(chuan) 統電表設計中因不可更改導致的成批調換、淘汰以及係統重構的缺陷;其次,由於(yu) 功能的模塊化和結構的標準化,改變電力公司過於(yu) 依賴某一電表廠家產(chan) 品,並為(wei) 規範電表的研發提供了可能;第三,可以通過現場或遠程升級更換故障模塊,提高可維護性並節省維護費用。

(3)網絡化

網絡化可以實現將電能數據進行實時采樣和存儲(chu) ,並經有線或無線網絡的傳(chuan) 輸,將信息實時或非實時地輸送到用電信息管理係統,通過數據共享和分析實現供用電管理部門對異地用電信息的實時或非實時的測量和監控。通過網絡化,可以將智能電表的部分功能從(cong) 接入層上移到網絡層和數據管理平台層,通過數據共享和綜合分析實現智能電表的功能,簡化智能電表的設計。目前,可利用的通信網絡有:電力線載波(PLC)網、光纖與(yu) 同軸電纜(HFC)網、無線移動(GSM/GPrs/Cdma)網。例如電力光纖入戶工程在技術上實現了隻需一次施工,一個(ge) 通道,一次性解決(jue) 纜線入戶的問題,可取代以往電線、網線、話線和有線電視等多條線路的多次施工,達到資源共享,為(wei) 電能信息數據的傳(chuan) 輸提供了穩定可靠和價(jia) 格低廉的數據傳(chuan) 輸信道和網絡。

(4)係統化

係統化是指綜合利用成熟的計算機技術和電力係統自動化技術, 在數據控製管理平台實現海量用電數據的有效分析、處理與(yu) 管理。在網絡化和係統化的推動下,用電信息管理係統可以向著分布性和開放性的方向發展,使得用電信息管理功能的擴展更加靈活,性能不斷提高,使用更加簡便。

星空app官网下载 版權所有 © 2019

網站地圖 技術支持: